画家
耍惹石主
彝族,1992年出生于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本科、硕士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曾在上海、成都举办个展《胚衣》《我的,动物,该,如何?》《蒙格》,并参与若干群展、双人展等。2020年至今,在成都市金堂县一处废弃厂房从事艺术创作。
创作中的耍惹石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绘画创作,往往是将画纸、画布固定在画架上,如果尺幅再大一点,则是固定在墙面上,画家或坐或站,在一旁挥洒艺术灵感;耍惹石主不同于此,他直接将画布铺在地面上。“把画布挂起来,搭个脚手架站上去,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如果刮大风,画布一旦飘起来,就很可能把人扫下去,很危险。”
耍惹石主生于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他的很多创作灵感、题材,来自彝族历史文化以及过去在家乡的生活体验;还有一些作品,则意在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化、观念性的体验、感受。与很多画家先打小稿不同,他喜欢直接在画布上创作,只能看到脚下和附近一小块画面,通常画完挂起来才能一览全貌。“一幅画的创作可能持续五六个月,中间会不停地否定自己,不断产生新的灵感,每天都能找到一些新的感觉。”
长线作战往往让人倦怠,耍惹石主的应对方式,是同时创作多件作品,这样就可以调整情绪,“换脑子”。最多的时候,从厂房门口直到最深处,200米的距离摆了10多张未完成的作品。如此来来回回,光是对体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耍惹石主一直坚持规律的作息,早上七八点起床工作,晚上天黑后收工休息。“厂房里面没有照明,只能用自然光,可能画到最有感觉的时候,天黑了,只能强制自己休息。”
需要克服的困难不止于此。夏天暴雨积水,有时会将他的作品也浸在水中;刮大风吹起悬挂起来的作品,在画面上留下不少伤痕。成本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耍惹石主最大的一件作品,画布、颜料加上画笔,花了两三万元。一方面,他不断探索如何节约画材,用“省钱的方式”将自己的艺术构思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实在没钱的时候,他就出售自己的作品,或者接一些墙绘之类的项目,赚到了钱继续创作。
他的一位老师评价,从耍惹石主的油画里,不仅仅看到了他的童年、他的民族,甚至能从这些色块、线条中,闻到家乡的气味。他的导师则说,耍惹石主等兴趣相投的青年画家,正进行一种破局式的探索,他们力图消解美术馆和学院派,寻求全新的画法和表达,以自主精神,以青年才俊的气质,开油画风气之先。
关于未来,耍惹石主还没有明确的计划,只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多画”。同时,既然难以在美术馆、画廊做展览,他也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利用“非常规”的展览空间,例如在街道上、在森林里,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
扫码访问H5网页
联系方式
电话: 0833-4527206
地址: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新建街329号
版权所有:马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