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共 数 字 文 化 平 台
马边本土电影《阿莫阿依》获《四川日报》整版关注!
来源: | 作者:马边文化馆 | 发布时间: 2024-05-30 | 339 次浏览 | 分享到:

《阿莫阿依》是以一位女孩的名字命名的电影。阿莫阿依曾经在该入学的年纪幸运地得到上学机会,但美好的学习时光很快被现实打倒,弟弟的哭声一直在耳边萦绕,常年在外打工不归家的爸爸、年老体衰的奶奶和年幼蒙昧的妹妹,都不能帮助母亲解决生活难题,阿依主动放弃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

阿莫阿依是聪慧的,也是幸运的。她没有复刻母亲的生命轨迹。国家实施教育帮扶政策,控辍保学切实执行,阿莫阿依以15岁的超龄身份进入桐华培优班学习,确立要成为一名教师的理想。

影片结尾处,走向新时代、奔赴新梦想的阿莫阿依一改往日的内敛羞涩,在阳光下露出美丽灿烂的笑容,极具艺术感染力。观众也不难预判,将来的阿莫阿依一定会迎来光明灿烂的明天。

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阿莫阿依命运的改写,从主观方面而言,是她心怀梦想、聪慧努力的结果;从客观方面而言,是新时代赋予她成就梦想的人生机遇。其中,以控辍保学为重要举措的教育帮扶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时代抉择。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提出要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问题,完善控辍保学督导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作为对地方政府及其主要领导考核的重要指标。

影片取材于四川脱贫攻坚背景下马边彝族自治县在扶教过程中创建桐华班、桐华学校,抓实控辍保学的真实故事。党的基层帮扶干部就像电影中展现的那样,倾力投入,走村串寨,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县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师长一起努力,挨家挨户把一个个失学孩子找回学校。影片中有一个尤其动人的场景,一位帮扶女干部推心置腹向阿依讲述了自己读书的故事。她说自己也是大山的女儿,就是因为读书才有了认识外面世界的机会,才有了现在工作的机会。阿依的眼睛一下子变得特别明亮:“如果我坚持读书,也能像你一样工作吗?”得到女干部肯定的回应后,小阿依上学的渴求一下子变得异常强烈,憋屈了7年的泪水像决堤的河流一样肆意流淌。国家教育帮扶政策,彻底震撼了一个山区少女的心灵。教育帮扶带来可喜之变在党的教育帮扶政策的推动下,当地城乡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生产生活设施大为改善,群众精神面貌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发生很大改变。在当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重视教育,相信科学。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穷则思变,主动走出大山,积极融入现代文明。《阿莫阿依》制片主任赵祖楠讲述了筹拍中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饰演阿莫阿依的小演员就是当地正在就读的中学生,她的父母特别重视孩子学习,因为担心拍摄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怎么都不同意孩子参加电影演出。最后,制片方承诺聘请专职中学老师进驻剧组辅导孩子学习,才得到小演员父母的同意。所以,本片拍摄场地分成两个工作区,一边是拍摄现场,一边是辅导班,所有人都默默守护着两个现场的秩序。实践证明,党的政策已深入人心,也成就了中国电影拍摄历史上一处独有的创作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