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共 数 字 文 化 平 台
【四川乡村历史文化丛书】《马边乡村记忆》—大风顶探奇
来源: | 作者:马边文化馆 | 发布时间: 2024-07-19 | 605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多次筹划着再去一趟永红乡,重新攀越一次大风顶,领略这座巍峨的大山,雄傲西南的壮阔宏大、伟岸天际的独特魅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仍未成行。

沿马边河滔滔河水,逆流而上,穿越建设、苏坝、烟峰、高卓营四个乡镇,方能抵达永红乡。

如今,从县城到永红乡公路的里程缩短至50余千米。然而,在永红乡还没有通公路之前,要到永红乡,需攀越茫茫的大风顶,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沿途有个地名叫“倒马坎”。当时,是马边县城到永红乡的必经之处。那一段道路之狭窄,酷似羊肠子,更似一根白颜色的麻绳,用浆糊粘贴在悬崖绝壁上。路外,是千仞绝壁,深不见底。如果不小心往外瞥视一眼,立刻会有天旋地转的感觉。古人牵着马儿,经过此地,皆小心翼翼,胆颤心惊。如线条一般的道路,人虽能贴着山壁擦身而过,但体积较大的马儿,却无法侧身。肚皮常常抵触到石壁,翻倒于万丈悬崖之下,故称“倒马坎”。当时,路经“倒马坎”的商旅行人,在距离倒马坎还有十千米的地方,便断了马儿的饲料,让马儿处于饥饿状态,肚皮收缩,方可避免翻倒于万丈悬崖。

“倒马坎”隔河对岸,名为“油榨坪”,乃是古代朝廷重要的军营驻所。明朝时期,朝廷在今县城设马湖府安边厅,在今日烟峰镇所在地建烟峰城,驻营朝廷的军队镇守边关。“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四川总督宝兴率提督齐慎至马边调查,将绥定协改为马边协,中军都司移驻三河口,设左、右营。左营驻三河口、右营驻油榨坪。”(《马边彝族自治县志》)龚静染在《昨日的边城》中写道:“油榨坪右营遗址,现在还留着当年的城堡残迹,城堡建在一座山顶上,长达数十米的城堡用石头整齐垒成,站在旧城堡上,视线极为开阔,四周大山里的动向一览无余。”张云波在《雷马屏峨边区之夷务》中载,“清代鼎盛之秋,油榨坪为大场,作倮倮交易所。”

据油榨坪为最南端的军事城堡,以及商业贸易集市的记载,呈现出一段真实的历史:或许,油榨坪是一段历史的界点,油榨坪以南的永红乡境,当初属于明清时期朝廷管辖的“盲区”,是中原王朝万里长城之外的塞外异域?

如今,我在马边生活几十年了,在我的印象里对永红乡没有特别深刻的记忆。在马边各乡镇的历史记载中,永红乡仿佛一杯白开水,无盐无味、无色彩、无话题。既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记载,也没独特的风土人情,让人情牵梦萦,甚至没有可口的小吃,让美食者絮絮叨叨、难以忘怀。

《马边彝族自治县志》载,永红“现乡名系1958年形势而名”,亦轻描淡写。以今天的观念而言,似乎有几分庸俗,缺乏历史的厚重感。

永红乡,难道真是如此贫乏寡味?永红乡的历史,竟如此不见经传吗?

据《马边彝族自治县志》载,永红乡位于马边西南突出部位,东邻凉山州雷波县的罗山溪乡,南靠雷波县谷堆乡,西连凉山州美姑县瓦西乡,北接马边县高卓云乡。1955年建麦子坪乡、羊子桥乡,1958年两乡合并为永红公社,1984年建永红乡。

永红乡境内,有一条重要的河流,名曰“高卓营河”。高卓营河上游,有两条重要的支流,一条发源于大风顶的顶峰,冰雪融化的河水,颜色深蓝晶莹,闪耀着金灿灿的光泽,如一路流淌的金水,俗称“金河”;另一条发源于大风顶万担峡谷,咆哮的河水,闪闪如银,仿佛流淌的银水,俗称“银河”。金河与银河汇聚境内称高卓营河,向北奔高卓营、烟峰,在苏坝河口(如今,为官帽舟电站库区),汇入马边河。

金河和银河的名字,皆具美感,且诗意浓郁,充满美好的愿景。据《马边彝族自治县志》载,在永红乡境内,因为山高坡陡,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极其丰富。我询问水务部门,永红乡境内,如今所建电站多达五座。金河流金子,银河淌银子,源源不竭的水流,带来了充沛的电量。永红乡的历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永红乡早已不再平淡无味,它是流“金”淌“银”的好地方。

然而,永红乡最珍贵的宝藏,既不是淌着金子的金河,也非流淌白银的银河,五座小型电站,在永红乡境内,也无历史的波澜。真正首屈一指、独占鳌头者,乃傲然屹立于乡境内的大风顶。

迄今为止,永红乡境内的大风顶,是马边最神秘梦幻、最吸引世人瞩目、最牵动游人心神的秘境。1978年,大风顶被国家命名为“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边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西南边陲平凡的大风顶山,声名鹊起,跻身国家级领域,享誉日盛。

《马边彝族自治县志》载,大风顶“北起鸡公山,一直向南延伸,是马边与美姑、雷波交界的地方”。又载大风顶“东西宽16千米,南北长35千米,主峰摩罗哦觉海拔4042米,3000米以上的山峰43个”。大风顶山体高大,巍峨深厚,被誉为“珍稀动物的乐园”,有“国家绿色基因的宝库”之美誉。大风顶上,有无数让人魂牵梦绕的自然风光,执着痴迷的人们,在此找到最深情的感情寄托;生活的忧伤和孤独,能在其博大的胸怀里,获得最美好的慰藉;诗人们的一往情深,也找到了如梦似幻的依恋。

著名诗人阿洛夫基,写诗抒写这份人间的真挚,“走在黄茅埂,与山对坐,与美丽与虚幻对坐,人沉默,山微笑。坐在黄茅埂,与一块石头对峙,看一眼像父亲,看二眼像母亲,看三眼像自己。黄茅埂,我们都想死在这里,和大山成为永恒。黄茅埂,我们都想飞,和风一起飞翔。黄茅埂,一阵风从那边吹来,接走了伤感的念头。”“黄茅埂”为大风顶的山脊,民间也称大风顶为黄茅埂。

千万年来,在大风顶的峰峦叠嶂里,无数的珍稀动物生活其中,自得其乐,大熊猫、牛羚、小熊猫,多少人皆梦想一睹真容。这里还有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被称之“植物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珙桐,鸽花飞翔,漫山遍野。连香树、水青树、大王杜鹃、银鹃树、桦榛、黄连等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林林总总,目不暇接。云海、奇峰、日出、晚霞……种种壮阔天际的画卷,不胜枚举,这些该是多少人内心的美好向往与眷恋。

然而,要攀登大风顶,亲历大风顶无穷的魅力,困难太多、危险系数太大。为了揭开大风顶神秘的面纱,发掘大风顶丰富的资源,20017月,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第一次组织考察团上大风顶。这是大风顶开天辟地以来,破天荒的一件大事件。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张三才,亲自担任队长,时任县委书记的邓顺贵,亲自谋划,并为考察队员助威壮行。五天四夜艰难跋涉,考察队员满怀惊喜,把大风顶的丰富与壮美,多姿多彩,以文案和照片等诸多方式,展示得淋漓尽致。大风顶的奇景,波澜跌宕,令人眼花缭乱,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共同的财富和骄傲。美轮美奂的仙山奇观,莅临了烟火人间。

那年,我也有幸参加了大风顶旅游资源考察团。

那天,我们的车辆刚出县城,天色突变,风云雷动,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客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来回摆动,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而我们的内心,却涌起了丝丝忧戚,如此狂风暴雨,海拔三四千米的大风顶上,该是怎样的洪流滔天,行走其上,又会是多么危险,多么艰难!

但我们不能退缩却步,继续冒雨沿马边河一路南行。沿途皆是暴雨倾盆,沿途的山坡上,奔流瀑布,万丈飞泻。马边河洪水滔滔,排山倒海。然而,当我们的客车抵达大风顶山麓,转过了斯泽拉达、牯努包这两个地方,再爬上一道山脊,暴雨却以山脊为界,戛然而止。眼前的景象,让我们目瞪口呆。天空艳阳高照,白云朵朵,天高云淡,蝉鸣声声。客车奔跑过的公路上,泥粒飞溅,尘灰满天。

大风顶上的天空,连一丝雨的气息也没有。

同样的天空下,如此黑白分明,我们不曾相信的事实,便摆在眼前。如今,我方始相信,大千世界,景况丛汇,无所不有。我们身处的世界里,果真有无数绚丽壮阔的奇观,出人意料。

公路走到了觉罗豁林场,便是尽头。休憩了片刻,整顿好装束,我们开启了负重行军的登山模式。我们手脚并用,刚爬上了第一道山脊,眼前闪现出一道自然的奇观。

一道东西走向的山脉,横亘在群山之中。山脊之南,云蒸霞蔚,雾涛汹涌,峰峦叠嶂,或隐或现。山脊之北,雨后初霁,清鲜如洗,珙桐、云杉,奇花异草,清晰明了,如诗如画。大风顶管理局的向导告诉我们说,这道自然景观,长年如此,当地人取名“阴阳界”。场景如此诡秘,名称如此惊悚。大家瞬间静默,惊谔得说不出话来。我脑海里却突然冒出一个大大的疑问,何为阴?何为阳?“阴阳界”会是天地之间的自然状态吗?大风顶上,这片阴差阳错的景致,是人间烟火的人世间吗?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离开了“阴阳界”那道景观。前面杂草蛮缠,荒芜丛集,无路可走。徘徊之余,我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名言:“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不知道当年的鲁迅先生,是否有过脚踏荒芜原野的奇特经历,才能在不经意中,概括出这样富有生活情趣,又饱含人生哲理的金句名言。此时此刻,我们真切地领悟了鲁迅先生这番话里的天才和智慧。

于是,我们执着“从没路的地方,踩出一条路来”。

时值7月,大风顶山下的各类植被,花开了,又花谢了。青杏满枝,果熟蒂落。而在大风顶山坡上,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珙桐树,花繁叶茂,绽放恣意。一望无垠的旷野里,宛如数以万计的白鸽,凌空飞翔。一眼望不见尽头的高山杜鹃,红花簇丛,鲜艳浓烈,如少女燃烧不绝的激情,肆意疯长,滚烫炽烈。

那晚,我们无比激动,睡在帐篷里,苍茫的原野,漆黑如墨,而内心的空洞,却无法填补。空旷浩瀚,没有丝毫的喧嚣。宁静寂寞的原始状态里,我们彼此呼吸的气息,甚至心脏跳动的声音,清晰而响亮。在这万籁俱寂的天地之间,一切偶尔发出的声音,皆纯净透明,毫无人间烟火里的杂念。我们感觉灵魂已经出窍了,仿佛被圣水洗涤了一次,洁净于空荡。不思金榜题名的狂喜、不慕魂牵梦萦的爱情。在黑暗里的夜空,在茫茫无绪的大地,朦胧之中,感觉自己如一株摇曳的小树,如一棵随风起伏的小草,不,此刻,自己什么也不是!

突然,天空狂风大作,裹挟万物,鲸吞波澜。紧接着雷鸣闪电,山崩地裂,暴雨如注。

为什么叫大风顶,这突兀而来的狂风,是否是大风顶在自证,千百年来的历史芳名,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在风声鹤唳中,飞沙走石一般的状态下,我们真切地体会了大风顶的瞬息万变、如魔似幻……

次日,晨曦初现,大雾紧裹,伸手不见五指。眼前的大风顶上,再难见高山和峡谷,难觅悬崖与山峰,所有皆停滞于空无,茫然于时间,茫然于空间。天地唯我,没有绝对。我是谁,我从何处来,又从何处去?这些平时思索头痛的哲学命题,突然蹦跳出来,填满脑海。

我们只得原地停留,无法继续向前。向导告诉我们,看不见道路,迷失了方向,随时都有摔下悬崖的危险。擅自乱动,随时都会消失在深色厚浊的浓雾里。不一会儿,气温越来越低了,雨雾绵绵,窸窸窣窣。我们只得躲进狭窄的帐篷,浑身冷得瑟瑟发颤。我们隔着浓厚的大雾,大声呼喊彼此的名字,大声地说话,感知此刻彼此的存在,确认自己还存活于眼前的世界之中。我突然想起陈子昂的千古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知道当年的诗人陈子昂,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否有过这样天地孤绝、人类初痕般的心悸?

三个小时之后,大风顶上终于云开雾散了,我们不约而同惊声尖叫起来。原来,前方300米有道山埂,山埂上巍然屹立一个牧羊棚……

于是,我们一窝蜂地奔跑而去,在凄风苦雨、无所依傍的帐篷里,忍饥挨冻了半天,我们迫不及待地钻进了牧羊棚。牧羊棚虽然简陋,却也能够阻风挡雨,而且地面干燥,暖和温馨。我们乐观地称呼,牧羊棚是大风顶上的“五星级宾馆”。

这便是中国几千年来,安驻身心的那个家。温暖、宁静、安全、富有。此刻,我终于知道,在高天云雾之中,在大风顶上的牧羊棚里,家不是故乡的老树,不是村边的田野,不是城市高楼的窗明几净。此刻,这样的牧羊棚,真实无虚,是我们最“温暖的家”。人生幸福甜蜜的全部意义,皆聚集于此。

我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幸福多么简单啊!

放牧的彝族老人,五十多岁。紫酱色的脸庞,饱经沧桑,双目深邃,十分热情。老人不顾我们的强烈劝阻,坚持宰杀了一只绵羊,特意招待我们。在大风顶的山峰上,喝上这一碗鲜味浓烈的羊肉汤,那是我这一生最好吃的一顿餐饭。多年之后,脑海里还珍藏着那份怀念,久不能忘怀。

老人喜欢喝酒,酒喝高兴了,他便讲起彝族的古老传说《阿惹妞》。一对彝族青年男女相恋,却被世俗的利益左右,被恶势力绑架,活生生被棒打鸳鸯。故事悲惨,催人泪下。在这温馨的牧羊棚里,聆听这段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特别牵动人心,唤起人的情愫。故事讲完了,老人意犹未尽,他用苍老的声音,唱起彝族情歌《幺表妹》。

我的幺表妹出嫁了,她的身子被换了银子,嫁到大山遮眼的地方去了……阿惹妞,我找了你三百年啊,但找你不见你;我恋你三百年啊,但爱你不见你。阿惹,阿惹妞妞,你化成蜂儿,追寻高高的山崖去了?你化成麋鹿,追寻茫茫的森林去了?你化成鱼儿,追寻清澈的江河去了?

我第一次听见这首幽怨深情的彝族情歌,在这人烟稀少、海拔3150米的旷野,用最古老、质朴的大自然音符,唱出的天籁之音。

我想,长年累月在大风顶上牧羊的彝族老人,用他沙哑的嗓音,将《幺表妹》唱得如此情真意切,荡气回肠。或许,他的人生,也如诡谲多变的大风顶一样,充满了神奇。

在大风顶考察的第三天,见证了阴霾四合、宇宙混沌、天地洪荒的初始状态。而今,惶惑而荒凉的大风顶,突然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天空迸裂出一轮金灿灿的太阳,硕大无比的火球,瞬间燃烧在大风顶的天空。明媚温暖的阳光,空气清新,明净透澈,一眼千里。远处的群山,横躺竖卧、逶迤磅礴、绵延横亘。躔岩嶙峋,一片紧接一片,倏忽跌宕,巨波大澜。清澈透明的云雾,一会儿缠绕徜徉,一会儿倏动飞翔,如流水一般,濯洗山峦。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高山草甸,宛若星河牧场。飘逸的羊群,云彩般倏忽驰动,自由自在。一群群健壮的牦牛,鲜亮神俊,纵横驰骋。数十万亩高山杜鹃,如巨幅画卷,鬼斧神工。十万亩高山草甸,万顷碧波,晶莹翠绿,卷着淡淡的轻风,叠涌层层的细浪……

万里江山,看得人眼花缭乱。

站在如此巍峨高阔的地方,心绪也宏伟起来。我们欢呼雀跃。遥望无垠的远方,我们迸发出内心的呼喊,想要成为“飞天”,冲向宇宙太空。

如今,回忆当初热切的感受,我感觉脑海空乏,语言苍白,词汇无味。大风顶的壮阔大美,不是靠语言能够描述的;大风顶的天然魅力,不是靠文字所能够展示的。夜晚,我们犹自兴奋,夜不能寐。我们围坐熊熊燃烧的篝火旁边,滔滔不绝,感慨良多。大海一样辽阔、苍穹一样深远的大风顶,带给我们无数惊喜交集的故事,永远说不完。神奇的大风顶,随时都会弹跳出令人震惊的画面,随时会响起天籁一样的乐章,让你的心速拉升,激动不已,让你的感情,跌宕起伏。

后来,我们又遇见另一位放牧的彝族老人,他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前面海拔4000米的山峰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月亮海子”。

眼下,我们的位置,已抵达海拔3500米的山峰上了,这样高绝之处,居然还会有“月亮海子”?大风顶保护区的向导,也感叹说他也是第一次听说。为了寻找“月亮海子”,我们继续往上攀登,爬了一座又一座山峰,翻了一坳又一坳,牧羊人所说的“月亮海子”,仍然躲藏在山峰之间,躲藏在云海之间,躲藏在蓝天白云之下,迟迟不肯显露真身。

我们又寻找了两个多小时,自我感觉,呼吸有些急促,心跳在加速。向导说,我们已抵达海拔4000米了!

天啦,我们爬上主峰了?我们激动,互相拥抱,对着茫茫的群山尖声呼叫。在这大山与天空接壤的地方,头顶苍天,脚踏大地。山登绝顶我为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睥睨天下,慷慨悲歌。

突然,远处有人高声呼喊:“发现‘月亮海子’了!”我们寻声下坡,果见一个天然湖泊,面积大约4千平方米,湖水清澈,波光潋滟……

这便是多姿多彩的大风顶。

走下大风顶主峰,进入最神秘的峡谷—万担坪峡谷。

万担坪峡谷,是永红乡境内银河的发源地。千百年来,马边山区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打开万担坪,世上无穷人”。民间传说,万担坪峡谷里,藏着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

很久以前,有一个姓王的神仙,来到了万担坪。姓王的神仙,懂得冶炼金银的技术,他把万担坪那些银白色的石块,冶炼成了白花花的银子。他点石成金的本领,立刻轰动了整个永红乡。当时,永红乡的村民,欢呼雀跃,集体踊跃,参与了矿藏的开采冶炼,在王神仙开办的冶炼厂里,打工挣钱。长年累月,地里的庄稼没人耕种了,土地荒芜了。而万担坪冶炼的银子,却堆积成了小小的山丘。无限的银子,却换不来有限的粮食,永红乡境内爆发了饥荒。人们饥肠辘辘,饿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缺少粮食供应,成了十分重大的社会问题。

于是,王神仙遭到了部分村民的围攻,神仙也斗不过“地头蛇”,他只得移驾别离。然而,万担坪的银子,他却无法全部带走。神仙只得用冶炼银子的24口大铁锅,罩住山丘似的银子。他一去之后,再没有回来。后来,那些罩在万担坪的银子,成了二十四座山峰,数以万计的银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成了万千人的希望与梦想。

此刻,我们都心潮澎湃,站立在这充满传说与希望的万担坪峡谷的沟口,仿佛进入了梦幻世界一样。想象着传说中冶炼银子的景况,恍如隔世。我们被万担坪大峡谷神秘的传说吸引了,纷纷要求走进峡谷,探究银子的秘密,寻觅令人怦然心动的传说奇迹。

然而,背行囊的民工却极力阻止:“这大峡谷不能去!曾经有人去了,再也没走出来……”大风顶管理局的向导也附和说:“不能进去!”我们愈觉惊讶,执意要前往探究。向导带领我们,站上一个高处,指着峡谷里的道道山峰解释说:“这峡谷内,真有24座山峰,传说是神仙遗留的大铁锅罩住的银子。每座山峰的形状都十分相似,宛如诸葛亮的‘八卦阵’。进去过的人,几乎都会迷失方向。宁愿在山脊上多转一天,也不能进大峡谷冒险!”

大风顶遗留的历史杰作,激起我们无限的向往,而我们只能望而却步,只能无端遐想。或许,这也是传说的另一种延续。我们叨念着万担坪诱人的故事,在向导的坚持下,在万担坪峡谷的山脊边缘,多绕行了一天,在大风顶多住了一夜,尽享夜色风光。

万担坪的传说,仿佛美丽的歌谣,成为马边崇山峻岭里、群众心尖上,久远的希望与梦想。

在大风顶考察的五天四夜里,我们的内心始终藏着一个深切的企盼,希望获得一份珍贵的幸运,那便是在茫茫的森林里,能够有机会见一眼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资料显示,中国独有的动物种类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800万年,被誉为动物界的“活化石”。而中国考古学考证的结果,证明了人类最早的祖先—元谋猿人,距今也不超过170万年。

我们在大风顶上考察的那些天,我脑海始终萦绕着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大风顶茫茫的原始森林里,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大熊猫?不过这问题至今无解。

而,在马边大风顶上,至今却还流传着“熊猫仙子”的优美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大风顶山麓的娃子(奴隶)马黑,幼年时给奴隶主严王罗罗家放羊。马黑到了十七岁,一天,他听见林中传来一阵凄惨的尖叫。马黑循声前往,却见一只熊猫幼崽,摔伤了腿。心地善良的马黑,见熊猫幼崽十分可怜,便把它抱回了牧羊棚,给它包扎好伤口,并采集了中草药,给熊猫换药。他见熊猫幼崽体质太弱,便用羊奶喂养熊猫幼崽,挽救了熊猫的生命。马黑十分喜爱这只熊猫,他给熊猫取名“美美”。熊猫美美在马黑的精心照料下,伤口很快痊愈了。马黑便将恢复健康的熊猫美美,放归了山林。

又过了几年,马黑二十多岁了。这天,山林里走出一位袅袅婷婷的年轻姑娘。马黑一眼瞥见她,便有种十分熟悉的感觉,内心涌动着亲切和温馨,然而,他却想不起这姑娘到底是谁。姑娘却笑着告诉马黑,她叫阿西美美,居住在后山的森林里。从此,阿西美美每天准时出现在马黑面前,帮助马黑牧羊,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与接触,便很快相爱了。

然而,娃子没有自己安家(结婚)的权力。娃子要安家,必须经过主人的准允。于是,马黑与阿西美美,一起去见严王罗罗,请求同意他们成家。严王罗罗见阿西美美生得十分漂亮,立刻起了歹意,欲强行霸占阿西美美。他立即指挥家丁,强行将阿西美美关在他的屋里,择日强娶阿西美美。

晚上,阿西美美逃了出来,然而,很快被严王罗罗发现了。严王罗罗带人去追,马黑和阿西美美慌忙往山里奔逃。他们翻过了珙桐坡,又穿越了箭竹林,爬上了黄茅埂,眼前却是万丈悬崖,无路可逃。严王罗罗带领家丁,把马黑和阿西美美堵在悬崖边缘,逼迫阿西美美,跟随他回去结婚。阿西美美说:“你让我吹一曲口弦吧。”说罢,掏出口弦,吹奏了优美的旋律。声音悠扬,如泣如诉,缓缓地绵延在遥远的群山里。一会儿,数百只大熊猫、黑熊、野猪从远处飞奔过来。在场的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多的野生动物,个个目瞪口呆。严王罗罗也吓傻了,慌乱命令家丁开枪。这时,阿西美美的口弦,发出了尖厉刺激的声音,随即狂风大作,呼啸狂卷,把严王罗罗和家丁全部卷下了万丈悬崖……

原来,阿西美美便是当年被马黑救了的熊猫仙子。

从此,人们便把熊猫仙子吹起大风,惩治严王罗罗的黄茅埂山,取名为“大风顶”。

远古的神话里,熊猫是一种凶猛异常的神兽,是这个地球上最早的动物之一,不知何时,变成了今天的温良恭俭,憨厚可爱。

大熊猫高贵温良、憨态可掬的形象,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几千年漫长历史中,记载并不太多。马边大风顶上生活的大熊猫,一度被认是作家笔下的“丑小鸭”。

如今,大熊猫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世界和平的使者。我常常想,在偏远的马边,是大风顶造就了大熊猫今日的辉煌,还是大熊猫造就了大风顶今日之闻名遐迩?

然而,大熊猫走出大风顶,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其传奇的色彩,却令人意想不到。

据《科学世界》杂志记载,1910年,英国人布鲁切尔夫妇到中国各地,从事动植物调查,在那个混乱动荡的时代,马边道路偏僻崎岖,土匪抢劫,险象环生。这样恶劣的区域环境,他们怎么会千里迢迢,奔赴马边,徒步上大风顶上,进行科学考察?我们找不到历史的任何记载。

然而,他们很幸运,他们在大风顶上有了惊人的发现,有位当地土著居民,正在出售一张动物皮,皮毛黑白相间。他们从皮毛上就能够想象出动物可爱呆萌的模样。布鲁切尔夫妇从事动植物调查几十载,他们的踪迹遍布世界各地的森林和原野,他们见过的动物,何止成千上万?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可爱的动物。

村民告诉他们,这个既像猫,又像熊的动物,被称为“猫熊”。当时,布鲁切尔夫妇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有了世界级的历史发现。当地人称之为“猫熊”的动物,将使世界动物的宝库中,增加一个举世瞩目的珍贵物种。世界动物的历史,将会划过一道闪电一般夺目璀璨的光芒。

布鲁切尔夫妇迅速买下了这张“猫熊”皮,这是他们不远千里到大风顶考察的最大收获,也是他们到中国考察的最大收获。或许,这也是他们夫妇在全世界奔波一生,走遍世界森林原野的最大收获。

他们如获至宝,把大熊猫皮带回了英国,做成标本,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立刻引起了轰动。于是,“大熊猫”的称谓,如一道光芒万丈的闪电,如朝晖里的旭日,横空出世了!在中国大风顶莽莽的森林里,藏匿行踪的大熊猫,踱着憨态步子,历经800万年,终于莅临“人间”。

中国马边大风顶上,发现珍稀动物大熊猫的消息,立刻成了震惊全世界的一道惊雷。

“心宽体胖浑天成,慈悲为怀吾性情。憨态可掬出自然,黑白分明不混淆。”(高瑞《熊猫赞美诗》)姗姗来迟的大熊猫,瞬间成世界生物界的焦点,当时,世界许多生物学家,以毕生见到大熊猫为自豪。

大洋彼岸的美国生物学家鲁克斯,便是其中之一。1936年,他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中国,唯一目的,便是寻找一只活着的大熊猫。

他到了当时仍然偏僻、混乱的马边,攀登上了茫茫的大风顶,在原始森林里,他寻找过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奇特经历,我们不得而知。然而,他是幸运的,他踏破铁鞋,历尽艰辛,终于在大风顶的森林里,找到了一只大熊猫幼仔。

喜出望外的鲁克斯,把大熊猫幼崽带出了茫茫无垠的原始森林,带下了巍峨的大风顶,带出了古老的马边县境。他要将这只珍贵的大熊猫带回美国。

然而,他在上海出关检查中,却遇到了阻碍。当时,海关人员并不认识大熊猫,甚至不能肯定世间有大熊猫这个物种。然而这位海关人员敏锐性强,他虽然没见过如此可爱的小动物,他还是大胆地判定,眼前的大熊猫幼崽,是一种珍稀动物,他坚决不允许鲁克斯将大熊猫幼仔带出中国。

鲁克斯满怀郁闷,他跋山涉水到中国寻找大熊猫,终于如愿以偿,这是多么珍贵不易呀,如今却在海关受阻,难道要就此罢休吗?他已经看出,海关人员并不认识大熊猫。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烽火连天,谁会重视当时未曾扬名的珍稀动物出境与否。

鲁克斯在上海停留了几天,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好的办法。他买来几瓶墨水,把大熊猫幼仔的毛色,全部染成了黑色,弄得乱糟糟的。他甚至把熊猫的毛发也剪得参差不齐,坑坑洼洼。表面一看,特别似一只又脏又臭、邋遢不堪的小狗崽。这次,他终于成功了。当时遇到的海关人员,根本不曾注意这只臭气熏熏、长相丑陋的“小狗狗”。

鲁克斯通过瞒天过海的化妆,顺利地过了海关。举世瞩目的和平使者,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珍宝—大熊猫第一次走出了中华的国门,却是一只平凡脏臭小狗狗的扮相,真是历史的一种幽默与滑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风顶上大熊猫悲悯的故事、尴尬的窘况,终于画上了句号。马边大风顶上的大熊猫,洋洋洒洒,走进了自盘古开天以来,最壮丽辉煌的时代。大熊猫成了国宝,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世界和平友谊的使者和吉祥物,倍受尊宠。后来,马边大风顶的熊猫,频频现身,创造了无数的惊喜和荣耀,成为熊猫界的“贵胄之家”。

1975年,马边大风顶的熊猫公主“贝贝”,与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熊猫“迎迎”一道,带着中国人民对和平友谊的美好祝愿,被中国政府赠送给墨西哥,在墨西哥引发了轰动。“迎贝”组合来到墨西哥后,立即成了动物园中最闪耀的“大明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它们的孩子“托维”出生,成为中国境外第一只出生并成功存活的大熊猫。媒体争相报道它的趣闻趣事,它出现在各类新闻报纸、电视、广告中,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托维”开放与公众见面时,参观的人群排起千米长队,每人只能观看1分钟。还有音乐家为“托维”创作了专属歌曲《查普尔特佩克的熊猫宝宝》,由墨西哥当红歌手演唱,唱片销量高达100多万张。

之后,大风顶还走出了被誉为“英雄熊猫母亲”的“苏苏”,“苏苏”产仔“科比”,“科比”出生时正值1992年巴塞罗那举办奥运会,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其命名,与当年的奥运会吉祥物同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晶晶”的祖母,便是大风顶的“苏苏”。

马边大风顶的魅力,常常与大熊猫联系在一起。大熊猫享誉海内外,又常常与大风顶相关。

穿越一次大风项,便受到一次灵魂的冼涤。

当年我们的考察,没有亲眼目睹大熊猫的真容,成为我隐藏内心深处的遗憾。什么时候,能再上一次巍峨壮丽的大风顶,在风光迷人的原始森林里,或许能够获一次珍贵的机会,目睹一只胖胖肉肉、温温顺顺、憨憨厚厚吃着竹子的大熊猫。